长城知识网

立冬如何正确保养?这些小常识要知道!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正式来临,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,此时更需要注重保养,以适应季节转换,以下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防病等方面,为大家介绍立冬时节的养生要点,并结合最新数据提供科学建议。

立冬如何正确保养?这些小常识要知道!-图1

饮食调养:温补为主,均衡营养

立冬后,天气寒冷,人体需要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,因此饮食应以温补为主,中医认为,冬季宜“藏”,适当进补有助于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
多吃温性食物

冬季适合食用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红枣、桂圆、核桃等温补类食物,羊肉富含蛋白质和铁元素,能促进血液循环,适合手脚冰凉的人群,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发布的《冬季膳食指南》,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优质蛋白质70-90克,其中动物性蛋白占比50%左右。

适量补充维生素

冬季新鲜蔬果减少,但维生素C的摄入仍不可忽视,柑橘类水果、猕猴桃、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,可增强抵抗力,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2023年我国居民冬季维生素C平均摄入量较其他季节下降约15%,建议每日摄入量不低于100毫克。

多喝温热饮品

冬季干燥,可适当饮用姜茶、红枣枸杞茶等温热饮品,既能暖身,又能润燥,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的数据,2023年全球热饮市场规模预计增长6.2%,其中姜茶和红枣茶的销量显著上升。

起居调整:早睡晚起,注意保暖

立冬后,昼短夜长,人体的生物钟也会随之调整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冬三月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建议冬季适当延长睡眠时间,有助于养精蓄锐。

保证充足睡眠

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-8小时睡眠,冬季可适当增加半小时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2023年的报告,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,增加感冒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立冬如何正确保养?这些小常识要知道!-图2

注意防寒保暖

冬季室内外温差大,易引发感冒和关节疼痛,建议穿着保暖衣物,尤其是头部、颈部和脚部的防护,中国气象局2023年冬季预测显示,北方地区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1-2℃,南方湿冷天气增多,需加强防寒措施。

保持室内空气流通

冬季门窗常闭,室内空气容易污浊,建议每天开窗通风10-15分钟,避免病菌滋生,根据美国环保署(EPA)的研究,室内空气污染水平可能是室外的2-5倍,定期通风可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。

适度运动:增强体质,避免过度

冬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,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,如快走、瑜伽、太极拳等,既能促进血液循环,又不会过度消耗体能。

选择合适运动时间

早晨气温较低,血管收缩,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,建议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前进行户外运动,根据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》2023年的研究,冬季运动猝死案例中,70%发生在清晨6-8点。

运动前后注意热身

冬季肌肉和关节灵活性降低,运动前应充分热身,避免拉伤,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,防止着凉。

室内运动推荐

若天气过冷,可选择室内运动,如跳绳、健身操等,根据健身平台Keep 2023年数据,冬季室内运动用户增长35%,其中瑜伽和普拉提最受欢迎。

立冬如何正确保养?这些小常识要知道!-图3

疾病预防:重点关注呼吸道和心血管健康

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需特别注意防护。

预防流感

流感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更易传播,根据中国疾控中心(CDC)2023年11月数据,全国流感病例较上月增长40%,建议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。

保护心血管

寒冷天气易导致血压波动,增加心梗、中风风险,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,避免突然受冷,世界心脏联盟(WHF)2023年报告显示,冬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夏季高20%。

皮肤护理

冬季空气干燥,皮肤易出现皲裂、瘙痒,建议使用保湿护肤品,多喝水,减少洗澡时间,根据欧睿国际(Euromonitor)数据,2023年全球保湿护肤品销量同比增长12%,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。

心理健康:调节情绪,避免冬季抑郁

冬季日照减少,部分人可能出现情绪低落、疲劳等症状,被称为“冬季抑郁”。

多晒太阳

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,改善情绪,建议每天晒太阳15-30分钟,尤其是上午时段。

立冬如何正确保养?这些小常识要知道!-图4

保持社交活动

与亲友多交流,参与集体活动,有助于缓解孤独感,根据心理学杂志《The Lancet Psychiatry》2023年的研究,社交支持能有效降低冬季抑郁发生率。

培养兴趣爱好

阅读、手工、音乐等休闲活动能转移注意力,提升幸福感。

立冬养生,关键在于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生活方式,通过合理的饮食、规律的作息、适度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,才能安然度过寒冬,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