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重要行星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1、基本信息
位置与大小: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,位于太阳系的边缘,其轨道半长轴为30.07天文单位,直径约为49244公里(±19),体积在太阳系中排名第四。
质量与密度:质量约为1.0247×10²⁶千克,是地球质量的17倍多,但密度略小于地球,平均密度为1.638g/cm³。
2、发现过程
1821年,法国天文学家亚历克西斯·布瓦尔出版了天王星的轨道表,观测到的位置与表中的位置有越来越大的偏差,他假设有一个摄动体存在。
1843年,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约翰·柯西·亚当斯计算出会影响天王星运动的第八颗行星轨道。
1846年,法国工艺学院的天文学教师奥本·勒维耶独立完成了海王星位置的推算,同年9月23日,柏林天文台的约翰·格弗里恩·伽勒在勒维耶预测天区发现了海王星。
3、命名由来
海王星以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命名,因为当时西方人认为海王星是水星的“双胞胎”(即实际并不存在),后来李善兰等人将其中文译文定为“海王星”,并被广泛接受。
4、外观特征
从地球上看,海王星呈蓝色,这是因为其大气层中含有微量的甲烷,对阳光中的红光和橙光进行吸收,而反射蓝光。
5、自然环境
大气成分:主要由氢和氦组成,还有微量的甲烷以及少量氨气等。
风暴活动:有着太阳系最强烈的风,测量到的风速高达每小时2100公里,还有著名的大黑斑等风暴活动。
温度状况:云顶温度为218℃(55K),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,但核心温度约7000℃,和大多数已知的行星相似。
磁场与极光:拥有磁场和极光现象,磁场可影响太阳风的流动和带电粒子的运动。
6、内部结构
地幔:相当于10到15个地球质量,富含水、氨和甲烷等成分,被称为冰,是高度压缩的过热流体。
内核:可能由铁、镍和硅酸盐组成,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.2倍,中心压力为7 Mbar(700 GPa),温度可能为5400 K。
海王星作为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大行星,不仅在天文学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,其蓝色的外观、强烈的风暴活动以及特殊的内部结构,都使得它成为了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对象之一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 回答于02-17
春华秋实 回答于02-17
细嗅蔷薇 回答于02-17
江枫渔火对愁眠 回答于02-17
小水 回答于02-17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