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健林的电商之路经历了多次尝试和调整,但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,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:
1、早期探索与尝试
2012年:万达开始涉足电商,成立了电商工作组,任命曲德君为电商工作组组长,并迎来了第一任CEO龚义涛,同年,万达电商上线万汇网,主要是服务万达广场,通过积分做会员体系。
2013年:万达电商上线万汇网,旨在服务万达广场,通过积分构建会员体系,这一尝试并未达到王健林的预期,最终被舍弃。
2、“腾百万”合作与飞凡网的诞生
2014年:万达宣布联合腾讯、百度共同投资50亿元搭建电商平台“飞凡网”,并计划未来5年追加投资至200亿元,打造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,这一合作并未持续太久,由于各种原因,包括战略方向的分歧、协同效应未展现等,最终导致合作解散。
2015年:飞凡网正式上线,但其发展并不顺利,尽管王健林对其寄予厚望,但飞凡网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,如用户增长缓慢、活跃度不高等,飞凡网还面临着来自其他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。
3、频繁换帅与战略调整
在飞凡网的发展过程中,万达电商经历了多次高层变动,从2012年到2017年,五年时间里换了三任CEO,这反映出万达在电商领域的探索过程中存在的迷茫和不确定性。
万达电商的战略方向也在不断调整,从最初的赋能万达广场到后来的赋能万达集团所有业态,再到向外部扩张做平台级电商,这些调整虽然反映了万达对电商业务的重视和决心,但也暴露出其在电商领域的基因不足和管理弊病。
4、最终失败与注销清算
2018年:随着董事的相继退出,飞凡网名存实亡,尽管王健林仍试图通过其他方式继续推动万达的电商业务发展,但效果有限。
2020年:界面新闻报道,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计划注销,正在做最后的债务清算,这标志着王健林的电商梦彻底破碎。
王健林的电商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,尽管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,但由于缺乏电商基因、战略方向不清晰、管理弊病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,最终导致了万达电商业务的失败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 回答于02-17
奶油 回答于02-17
何事秋风悲画扇 回答于02-17
碧海青天 回答于02-17
凤舞九天 回答于02-17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